足迹
朱标朱元璋死隔了几年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52章朱棣:大侄子,提醒你爹那些文官不是好人!(第1页)

将手上杯中的酒仰头喝下后,朱棣起身敬了朱标一杯,“大哥,这杯四弟敬您。”朱标当即举起杯和他碰了一下,“四弟,藩地中,因着北伐之事,燕京情况最为险恶,我大明能不能守住门户,全靠你了,该是大哥敬你才对!”朱棣畅快将杯中酒喝下,犹豫再三还是开了口,“大哥,四弟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。”朱标大手一挥,“大家都是兄弟,想说什么就说。”朱棣放下酒杯,神情有些郑重,“大哥,四弟今日想提醒您,千万要小心那些文官,特别是出身江南士族的文官!”偷偷溜过来藏在屏风后故技重施的朱元璋,听见朱棣说的话后,脸色一下子难看起来。朱棣竟是比朱标还看得清朝中局势。若他是太子,朱元璋定然高兴,可他只是个藩王……这可不算什么好消息。陪在末座的朱雄英闻言诧异地看了朱棣一眼,开口道:“四皇叔怕是醉了。”朱棣还以为朱雄英没听懂他的话,接着道:“四皇叔没醉,雄英,你年纪小,还看不穿朝中如今正暗流涌动,大哥你身为太子更应该当心啊,那群士族若是下了狠心,可真是什么都能做的出来。”朱棣是真的将江南士族看得很透彻。大明一朝,总共十六个皇帝,好几个死因都不明,例如朱厚照、朱见深、朱佑樘等等。甚至是大明好圣孙朱瞻基也死的不明不白。尤其是明武宗朱厚照,正史上居然写他是落水生病,不治而亡,这不扯呢吗?!一国之皇帝,据说临死前想换太医都没换成,真是死的憋屈。方才那番话说完后,朱棣就只喝酒没再多言。其实朱棣说的那些话已经很僭越了,但朱标并没有放在心上。宴席散去后,朱标吩咐道:“雄英,去送一下三位皇叔。”朱雄英应了下来,“是!”随即快步走到朱棣身边扶住了醉醺醺的朱棣。说起来,朱雄英对朱棣这位永乐大帝还是相当敬佩的。另一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,这两位还有些共同之处,都不是当时皇帝选定的继承人。太宗功绩就不多说了,贞观之治,万邦来朝!朱棣同样是个传世明君,一路从燕京打到应天,自古以来,藩王造反,只有朱棣成功了!开创了永乐盛世,在此期间派郑和七下西洋,还将都城搬到了燕京,所谓“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”,自朱棣始。文治方面还有《永乐大典》,可以说是文治武功俱佳,一代传奇也。将朱棣送回寝宫时,朱雄英没急着走,看向了朱棣。回来的路上,朱棣被风吹的醒了一半的酒,这会脑子已然清醒了过来。朱棣拉着朱雄英走到角落处,低声道:“雄英,四皇叔和你说句话,你记好了。”“务必提防吕氏和允炆。”朱棣叹了口气,“大哥有些固执,到现在还以为那些文官都是好的,吕家倒了,还有别家,允炆那孩子被吕氏教的不成样子,唉……”话落,朱棣沉沉地叹了口气,“雄英,四皇叔久在燕京,反倒是比你爹看得更清那些文官的秉性,若是明年的北伐,四皇叔再回不来……”“父皇看重你,你可要多看照着大哥,千万别被那些文官得逞了……”闻言,朱雄英瞳孔猛地一缩,万万没想到朱棣连这话都说出来了。但还是做出一副懵懂的样子,“四皇叔,您这是什么意思?”朱棣脸上带着苦笑,“去年,我和二哥、三个一起受命为军队挑选马场,可行至半路,燕王府卫队的粮饷断了!虽不知具体是谁,但肯定是那帮文官下的手,幸好路上遇见了大宁都司的人,否则,你也见不到四皇叔了。”明史记载,朱棡暴毙而亡,朱樉毒发身亡。朱棣同样身为藩王,现在能有所察觉,也是正常的。“四皇叔不必担心,此次北伐,侄儿在呢。”朱棣愣住了,眼里闪过一抹惊诧。不知为何,眼前的朱雄英只是个八岁的娃娃,偏他说出那句话时的语气是如此令人信服。朱标在世时,朱棣从来没动过什么取而代之的念头。因为他知道只要大哥登基,自己的后背就永远稳固。他可以当一个永无后顾之忧的征北大将军,像冠军后那般封狼居胥,饮马瀚海!领兵作战的将帅,最害怕的便是没有朝廷全力的支持。万一在前线打的酣畅淋漓,而后方粮饷却断了,那才是真正的无计可施,求生无路。朱棣看着眼前只有八岁的朱雄英忍不住想要苦笑出声。这只是一个才八岁的小屁孩罢了。他这是想什么呢。朱棣瞧着朱雄英忍不住叹息一声道。“大侄子呀,你才多大啊,你不知朝廷的粮饷要运去边关,其中有无数的地方能做手脚啊。”“他们压根不用断,那样痕迹太明显,就让每个环节墨迹个半天,北伐大军就被会拖死。”讲到此处,朱棣突然停了下来。真是的,他没事儿和一个八岁的小屁孩说这些做什么。朱雄英却在此时开了口,“要是四皇叔放心不下,侄儿愿意亲自将粮饷运送到燕京。”朱棣一愣,随即哈哈大笑起来。任谁也无法相信一个八岁的小屁孩可以为前线大军押运粮秣。“哈哈哈,大侄子啊,暂且不提四皇叔要深入大漠,你可了解从京城到燕京的路途有多远吗?”朱雄英不假思索道:“从应天出发,向北两千里就是燕京,在大漠里,侄儿无法确定四皇叔方位,可侄儿心中有数,大漠并不太辽阔,只不过河南、山东、浙江三省面积总和而已。”“要是京杭运河事物过于繁杂,侄儿就走海路,从松江府北上到直沽而后再抵燕京,必定比走河运还快上数倍。”朱棣闻言渐渐止住了笑意。朱雄英居然在这短短时间里把路线都规划了一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