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零四章 沪海乱了!(第2页)
因此对大明开战,对于满人来说,完全是一种政治正确,也是八旗上下的共识。但是四海贸易公司在辽东组织的贸易活动,正打破了这样的共识。
四海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木材、大豆、皮毛和各种山货,使得一部分厌恶战争的八旗亲贵找到了反对战争的理由。而从明国传入的土豆、玉米和农具,从**传入的耐寒水稻和抓捕的大批劳动力,又极大的提高了辽东的农业生产水平。
对于人少地多的满清,和占据了肥沃黑土地的满人来说,沈阳周边的土地还没开发完全,国家的府库就已经满溢了。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极速提高下,经营农庄或是组织人员伐木,都比上战场去抢劫汉人更有回报率,满人之间自然就出现了分化。
更何况,明国新皇帝登基以来,调整了北方的防线,不仅重新笼络了草原上的蒙古部族,更是极大的提高了明军的战斗能力。义州之战中正蓝旗主力的投降,更是击破了满人满万无人敌的神话。抢劫南方的代价,已经让一些满人感觉承受不起。
现如今,还在坚持支持黄台吉要对南方用兵的,除了那些从深山老林中虏来生女真人和辽东汉官之外,其他人都希望能够维持现状。
不过大家心里也很清楚,生女真人之所以支持汗王南征,完全是因为他们没有赶上好时候。他们加入八旗的时间太迟,没能赶上前面几次对于辽东汉人的劫掠行动,因此没有什么家底,在沈阳的生活极为困顿。
毕竟在沈阳生活,可不是光有一身好本事就足够的,这里也没有什么野兽可以让他们去捕猎,他们只能依靠微薄的俸禄和汗王的赏赐过活,自然会支持出兵南下。
至于那些汉官们支持出兵南下和明国开战,倒不是完全为了劫掠,而是希望能够远离沈阳满人亲贵的盘剥,和担忧两国和解自己这些人被送还明国问罪。
不过随着明国在大清周边建立的基地,加入满清的生女真人已经越来越少,他们的意见自然也就并不如何重要了。至于那些汉官们的意见,汉人奴才们什么时候能够做满人老爷的主了。
事实上,满人亲贵对待四海贸易公司的普通职员,都要比对待自己的汉人同僚要客气的多。
因此如果不是这次金融危机使得满清中下层怨气满腹,黄台吉还真不能这么轻易的主导着朝中的政局。
但是如果黄台吉不能解决沈阳百姓面临的物资短缺问题,他现在近乎无限制的权力,终究还是要付出代价的。
中国古人早就指出来了: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而西方人也说过:我能够忍受黑暗,只要我不曾见过光明。
努尔哈赤通过劫掠汉人的财富,为满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,从而赢得了八旗上下的支持。现在的问题就在于,即便黄台吉做的再好,没有四海贸易公司的物资输入,他也一样改变不了满清臣民的物资短缺问题。
如果在这样的状况下,他还要发动战争,满清中下阶层的离心离德,已经是不可避免了。因此多尔衮查封了库房之后,虽然扣押住了四海贸易公司的职员,也依然是对这些人保持着优待。
因为他很清楚,除非明国公开声明要断绝和大清的一切贸易联系,最终能够解决大清物资短缺问题的关键,还是在于这些四海贸易公司的职员身上。两国交恶之后,满清的臣民虽然会慢慢接受现实,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现在会不愤恨自己。所以多尔衮尽量将自己置身事外,表明自己也是奉命办事,查封四海贸易公司并不是自己的意愿。
多尔衮的猜测果然没错,黄台吉的确解决不了物资短缺的问题。但是黄台吉也没有如同预料的一般,向四海贸易公司低头,协商物资输入问题。
黄台吉直接解决了给他制造麻烦的人,把莽古济格格一派的人马下狱,查抄家产以平抑物价。以如此暴烈的手段震慑了发国难财的宗室亲贵,算是度过了眼下的难关。
多尔衮正小心谨慎的关注着黄台吉的举动时,却看到豪格带着扮成仆役的李延庚来到自己府上,说是要让李延庚在他府上住上几日,这种诡异的场面,让他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。
如果不是深知豪格的为人,知道他想不出这么阴险的计划,他一度以为对方是想要借机陷害自己了。
如果不是他突然想起李延庚投靠明国之后似乎混的不错,有可能成为自己同明国朝廷之间的传话筒,多尔衮一度想要开口直接将两人赶出府去。
正如李延庚所猜测的,现在这个时节,多尔衮压根就不想立功,他躲黄台吉都来不及,生怕被这位兄长惦记上自己。不过李延庚倒是没想到,多尔衮留下他的目的,并不是怕他落在黄台吉手中,而是希望能够保留住一条同明国对话的渠道。